蔡襄,字君谟,生于福建兴化仙游,自幼受到外祖父卢仁严谨的教育。他在青少年时期即展现出卓越才智,15岁乡试,18岁游历京师并进入国子监深造。19岁天圣八年,他以进士第十名的成绩崭露头角。两年后,蔡襄担任漳州军事判官,开启了他仕途的新篇章。
在宋仁宗时期,蔡襄积极参与范仲淹推行的新政,推崇使用福建建茶和建盏进行点茶法。他改良大团茶工艺,创造了小片龙茶,其精良品质赢得了宋仁宗的赞赏,甚至在宫中受到特别待遇,被视为稀世珍品。据《渑水燕谈录》记载,龙凤团茶价值不菲,仅一斤重的二十饼就价值二两黄金。
蔡襄的茶学贡献不可忽视,他撰写了《茶录》,这部继陆羽《茶经》后的茶学专著,详细论述了点茶的各个方面,包括原料、器皿、方法等,对斗茶文化的形成也有独到见解。他的努力不仅推动了福建茶叶的生产,更促进了点茶文化的普及,使福建茶叶在北宋时期崭露头角,蔡襄因此被尊称为茶学家。
苏东坡在《荔枝叹》中提到的“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正是蔡襄在福州任职期间与闽北茶叶的紧密联系的见证。他的督办工作,无疑对闽北茶业和斗茶文化的兴盛起到了关键作用,使苏东坡的“从来佳茗似佳人”这句名言得以流传,蔡襄因此在中国茶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