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生”一词源自英文“outsider”,意为“局外人”,也就是指那些在社会上“不合群”的人,他们往往不与主流社会融为一体,与其他人存在着天然的区隔。而“脱生人”则是这些“局外人”的汉语化版本。一个人成为“脱生人”通常不是自愿的,而是由于其个人特质、行为举止、身份地位等因素,所导致的与主流社会的格格不入。
不同年代,不同类型的脱生人
不同时间段、不同类型的人也会被归为“脱生人”。在文艺复兴时期,大量艺术家、音乐家、作家等人本身创造性强、思想开放,从而在主流社会中局外,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拥有独特才华的艺术家,还是追求生活自由的“潮人”,都被称为“脱生人”。到了现代,随着信息的快速传播、多元文化的并存,更多的人因为自己专业性强、爱好独特而被称为“脱生人”。
对于许多脱生人而言,生活中存在的巨大困境往往是对社交心理的挑战。因为不同的特质、价值、兴趣,脱生人与一般人交往过程中,总是会受到排挤和不接纳。尽管他们自己拥有强大的安全感和自我价值,但是“不合群”者往往无法承受长时间的孤独和压力,因此,“脱生人”们需要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寻找到与自己相似的人群,建立自己独特的社交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