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捞月亮教案-知识大全-春风百科
> 知识大全 > 列表
猴子捞月亮教案
时间:2024-12-23 15:07:10
答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猴子捞月亮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猴子捞月亮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用分解观察、逐次添加的方法自主描述画面内容、构思故事情节。

 2.初步了解故事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会用“有的……有的……”句式讲述故事主要情节。

 3.能积极参与看图讲述活动,在讲述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挂图三幅,覆盖挂图的白纸两张,图标一套。

 2.大树、井道具各一,故事录音。

 3.《幼儿画册》3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1.观察讲述挂图一

 (1)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猴子。出示特写1:看,这是小猴子淘淘。我们仔细看一看,它的表情是怎样的?谁又能学一学、说一说它的动作?

 (2)请幼儿试着把淘淘的表情、动作连起来说一说。

 (3)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让淘淘做出了这个表情和动作?

 (4)出示特写2: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看到月亮掉到井里了,淘淘会怎么说?用什么语气说?

 (5)淘淘发现月亮掉到井里了,它又吃惊又着急,大喊了起来。淘淘的声音引来了许多同伴。看,猴子们都来了。出示完整的挂图:我们像刚才观察、讲述淘淘一样,也用这些图标来看一看、说一说这些猴子。(幼儿自选猴子形象讲述,可以用一个图标,也可以叠加上去用两个。)

 (6)以淘淘为引子,引导幼儿用“有的……有的……”句式讲述画面内容,讲时尽量用上两个图标。

 (7)小结:第一幅图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方,有些谁,发生了什么事。

 2.表演讲述挂图二

 (1)月亮掉到井里了,猴子们都很着急。大家决定,要把月亮捞上来。可是,井很高、水很深,怎么捞呢?我们一起来给它们想想办法吧。

 (2)幼儿用动作演示自己的办法,并辅以语言描述。提醒幼儿用上一定的讲述顺序,如:老猴子→大猴子→中猴子→小猴子→小小猴等。

 (3)猴子们是不是用了这个办法?结果又怎样呢?我们一起来看挂图二,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一说第二幅图。

 (4)小结:第二幅图告诉我们猴子捞月亮的经过。

 3.自主讲述挂图三

 (1)出示特写3:小猴子皮皮没有参加捞月亮。看到月亮碎了,它是怎么做的?请选两个图标来说一说皮皮。

 (2)听了皮皮的话,猴子们又怎么样了?出示挂图三,幼儿相互讲述、个别讲述,再用“有的……有的……”连起来讲述。

 (3)小结:第三幅图告诉了我们故事的结果。

 4.看图倾听、讲述故事

 (1)总结:图画也可以给我们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比如这个故事,有开头,里面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方,谁在干什么,有经过,还有结果。

 (2)为故事起一个合适的名字,然后看着图听故事录音。

 (3)听完故事,你觉得你想对这些猴子们说些什么?

 (4)幼儿打开小书,两人一组根据图片自主讲述。可以只讲一幅画,也可以完整讲述。

猴子捞月亮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 “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

 “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

 “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猴子捞月亮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 “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 “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 “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猴子捞月亮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活动反思:

 为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很好地完成语言活动的目标,我合理运用了多媒体手段,精心设计猴子捞月亮的动画片,让幼儿通过观察,感受理解故事内容及重点、难点。通过小实验,让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中学习,探讨,理解倒影的特点。活动后段时间,我根据幼儿语言及思维发展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活动,以巩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猴子捞月亮教案5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都爱听故事,好奇心强、喜欢讨论新问题的年龄特点。我根据这个时期儿童特有的特质,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而设计的。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和小实验,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培养幼儿勇于尝试的精神,教育幼儿遇事要多动脑筋。

 3、学习词组:又圆又亮、蹦蹦跳跳、东瞧瞧、西看看。丰富词汇:倒挂、倒影、捞。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会根据故事的情节讲述故事内容。

 2、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讲述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活动准备

 1、多媒体电化教学课件

 2、投影机及投影片

 3、拼图及底板1套(9张)

 4、手电筒四个、4盆清水

 5、录音机及磁带

  活动过程

 1、用“找猴子”的情节,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说:“小朋友,你们听听今天谁来到我们的电教室了”?“咦,只听到猴子的叫声,那猴子哪里去了?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原来,猴子就在电视机里面。猴子说,今天要讲一个故事给小朋友听,这个故事叫《猴子捞月亮》。”让幼儿读两次故事名称。

 2、 操作电脑讲故事

 (1)教师讲故事,讲到“小猴子把手伸到水里捞月亮”时让幼儿学习“捞”的动作。提问:可以用什么来捞?月亮有没有捞上来呢?(让幼儿自由议论,尝试回答)。

 (2)让幼儿分散尝试做小实验——捞月亮。(手电筒的倒影当月亮倒影,小勺做打捞工具。)

 提问:月亮可以捞上来吗?为什么?学习词:倒影

 (3)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

 提问: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故事里有谁?

 故事讲了什么?

 它们有没有捞到月亮,为什么捞不到?

 3、看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并丰富词汇、词组。重点理解猴子是怎样捞月亮的,捞不到月亮的原因。

 4、教育幼儿遇到事情要动脑筋想办法。

 提问:你们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猴子?为什么?

 5、 幼儿尝试操作学具,讲故事。(为小朋友准备电脑、投影片和故事拼图)

 低水平:操作电脑,学讲角色的对话。

 中高水平:(1)按顺序排放投影片、讲故事。(2)拼图后,按顺序排放图片、讲故事。

 6、小结幼儿的活动情况。

 7、通过“猴子学样”的游戏,表演故事内容。师说:“猴子很喜欢模仿别人,我们也来学猴子,看哪个小朋友学最像猴子。”幼儿听音乐,跳《猴子捞月亮》的舞蹈出场。

  教学反思

 对于教学活动《猴子捞月亮》,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为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很好地完成语言活动的目标,我合理运用了多媒体手段,精心设计猴子捞月亮的动画片,让幼儿通过观察,感受理解故事内容及重点、难点。通过小实验,让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中学习,探讨,理解倒影的特点。活动后段时间,我根据幼儿语言及思维发展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活动,以巩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本次教学活动目标的完成不是很全面,大部分的幼儿都理解到了猴子们捞不到月亮的原因,但是在感受故事寓意时完成的不是很好。所以今后还需要幼儿对日常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发现,我们教师还要及时的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为孩子们以后的活动提供大量的操作素材与资源。

猴子捞月亮教案6

  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

 “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

 “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

 “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猴子捞月亮教案7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2、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戏,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三、活动流程:

 1、以猜迷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

 2、教师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

 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并让幼儿讨论:

 (1)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2)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3、接着欣赏故事,教师进行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怎么叫的?

 (3)大猴子跑来一看什么反应?老猴子呢?

 (4)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5)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6)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分小组进行小实验《水中成像》。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5、教师小结:我们在生活中遇事应该多动脑筋、认真思考。

 6、完整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阅读用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猴子捞月亮教案8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猴子们捞月亮前的表现,这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

 “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

 “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

 “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用孩子们喜欢听故事的形式开展,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揭示故事所讲的道理时,我没有直接给孩子们说出答案,而是让孩子们自己悟出道理来。特别是小组进行试验这一环节,幼儿开心得不得了,对“水中成像”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小百科:猴子是三种类人猿灵长目动物的成员,灵长目是动物界的种群,猴子一般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包括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

猴子捞月亮教案9

  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准备:

 1、配乐故事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

 “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

 “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

 “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猴子捞月亮教案10

  学习目标:

 (1)在操作过程中学习运用量词。

 (2)激发参与讲述活动的兴趣。

 (3)教育幼儿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将废旧物有效的利用起来。

 制作材料:月饼盒、纸卷筒、方便面纸碗、卡纸、纸杯、药瓶纸盒等。

 制作步骤:

 (1)在方便面纸碗的外面画砖纹,碗口向下做井。

 (2)纸卷筒做树干,用绿色卡纸做树叶,粘贴在树上。

 (3)用卡纸画猴子后剪出外形并过塑。并在猴子的背面粘贴上磁铁。

 (4)打开纸盒,用深蓝色卡纸做背景,然后将井、树和猴子一起置于盒子里,组合成《猴子捞月亮》的故事画面。

 操作要求:

 低、中水平:能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愿意操作,并能爱护玩具。

 高水平:自己能独立的一边讲述故事、一边操作玩具,做到口手的统一。

推荐
© 2024 春风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