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混淆了几个不同的概念,所以说不清楚。也就是什么是方言?什么是官话?我们按照什么特点区分方言?
所谓方言,顾名思义是指地方话。大家知道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人们讲话的发音就不完全一样,于是出现了很多方言,在现代汉语里,是有八大方言区,这就是:北方方言;粤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闽南方言;闽北方言。北方方言是指哪里呢?如果我们在一张中国地图上,从东北到西南划一条斜线,这条线以北都可叫北方方言,这是大致而言,不是说山东,中原不是。为什么这样划呢?因为看一个人讲什么话,不是看这个人在哪,比如一个讲北京话的人在广州工作,我们就不能说他在说广东话。所以划分方言的标准是根据语言的自身的特点,最主要的有两点:语音和词汇。方言与普通话,方言与方言之间就是在这两点上差异很大。语音的差异我们不难理解,如果我们打开电视机,拨到广东,福建等地方台,我一句也听不懂。因为每个方言都有自身一套语音规律,比如我们讲普通话的人,是有4个声调,阴,阳,上,去,已经没有入声调了,可是在广东话里,还保留着入声。所以不同方言圈内的人,可以自由交流,圈外人是无法沟通的,
另外一点就是词汇的差异。人们之间无法交流,除了语音不同外,就是用词不一样,说了个方言词,别人听了不知啥意思。侯宝林在相声“戏曲与方言”中,就抓住这点,爆了很多笑料,上海人管洗头叫打头,几乎把他吓跑。其他像四川话的“趴耳朵”,东北话的“埋汰”,“嘎达”,“突噜反仗”等。就是“搞”这个词,本来是方言词,现在被人们接受和认可了,大家都在说“他是搞文艺的”,“这事搞砸了”。
方言的区别主要在这两点上,至于语法也有差异,但是是很小的。比如,“公鸡”,“母鸡”,有的方言叫“鸡公”,“鸡母”,把修饰词放在中心词后面。
北方方言是一个大范畴的划分,其中各地语言仍然存在着各种差异,像四川话,东北话还是有不少差异的,但总起来讲,人们能够沟通,我们就不划分得再细了。
那么什么是“官话”呢?官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概念范畴,是指汉语标准音。它的确立和名称的由来,是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因为大家发音不同,无法交流,于是人们就必须找到一种话,大家说出来,都能听懂,这就出现了民族共同语。这种共同语是以哪个地方话的语音作为标准音,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它的名称也不相同。
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管汉语共同语叫“雅言”。这种“雅言”是以当时洛阳话的语音作为标准音。当年孔老夫子上课的时候,讲的就是“雅言”,也就是他说的是当年的普通话,他没讲他那一口流利的山东话。《论语》上有这样一句话:“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魏晋南北朝以后,在南方出现了南方雅言,这种“雅言”是以当时建康话为标准音。建康是今天的南京,当时的建康话并不是今天的南京话,当时建康话和苏州话属于吴语,所以当时的雅言是以吴语为标准语音的。
后来隋、唐、宋、时期,这种南方雅言还在通行。到了元朝的时候,首都建在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这个时候,在南方雅言继续在官场流行的同时,又出现了大都话。
明朝是先建都南京,后迁都北京,当时还是以南方官话为主,不过也出现了北方官话,就是当时的北京话。“官话”这个词是明朝人张位在他的一本叫《问奇集》的书里提出来的,意思是当官的人说的话,英文翻译为 Mandarin,人们戏称“满大人”。
到了清朝末年,官话这个名字又改成了“国语” 。为什么要改呢?大家知道,1898年中国发生了戊戌变法,设立了京师大学堂。1902年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叫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当时正推行标准语活动,这种标准语是以东京语音为标准音,日本人把这种标准语叫“国语”。吴汝纶回来后,向当时主管大学堂事物的大臣张百熙作了汇报,建议在中国也要推行以北京话为标准音的“国语”。1909年当时清政府资政院开会时,有一个叫江谦的议员,他提出把“官话”改为“国语”,清政府同意了,从此以后,“国语”这个词便开始使用了。
后来为什么又改为普通话了呢?“普通话”这个词,吴汝纶、秋瑾都说过。1906年切韵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把汉语分为,“国文”、“普通话”和“俗语”。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瞿秋白也曾发表过文章,提到了“普通话”这个词,可是长期以来,“普通话”的概念是很不明确的,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直到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才把汉民族共同语正式定名为“普通话”。1956年2月6日,中国国务院发出指示,把普通话定义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三句话,非常清楚地把普通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标准,规定得十分明确。从而使普通话成了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另外,当时把这种共同语叫作“普通话”不叫“国语”,还有另外一个考虑,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如果把这种汉民族的共同语叫作“国语”的话,怕被人误解为,是把汉语凌驾于其它语言之上,所以就不叫“国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