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中,作者史马迁记载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外交使者,他就是公元前6世纪齐国的晏子。有关晏子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很广,下面是他出使楚国的故事。
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国王知道晏子的个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墙的大门旁边又开了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
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门。”
招待晏子的官员听他这么一说,只好请子从大门进去。晏子进去以后,就拜见楚王。楚王故意问:“是因为齐国再没有别人,才派你来的吗?”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人多极了,仅都城就有上百条街道,人们把衣袖举起来,就可以遮住太阳;人们甩掉汗水就象下雨一样。大街上人们肩靠肩,很拥挤,怎么说齐国没人呢?”
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对那些精明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晏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在这次出访之后,晏子又有一次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子要来,就向他的大臣们说:“晏子是齐国最有才能,最善于辩论的人。现在他又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一下,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吗?”
有一个官员建议说:“等晏子来的时候,我叫两个士兵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绑的是什么人?士兵就回答说:齐国人。大王再问:为什么要绑他?士兵就说:因为他偷了东西。”楚王觉得这是一个羞辱晏子的好主意,就按此布置妥当。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设宴招待他。正在饮酒的时候,两名士兵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问道:“你们绑的是什么人,为什么绑他?”
士兵回答说:“是齐国人,因为他偷了东西。”
楚王故意看着晏子说:“齐国人天生都很会做贼吗?”
晏子从席上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我听说,有一种埴物,长在齐国就可以结出很好吃的果实,长在楚国,尽管它的枝叶看起来与长在齐国一样,但结出的果子却很难吃。之所以会这样,是水土不同的缘故。现在,这个人在齐国时不偷盗,到了楚国就学会了偷盗,是不是楚国的水土会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啊?”
楚王听了晏子一番反驳,苦笑着承认说:“我本来是想取笑你的,反而被你取笑了,我真佩服你。”
类似上面晏子使楚的故事还很多。晏子凭自己的智慧,在谈笑之间,挫败了一些国家有辱齐国国格和晏子人格的阴谋,他的声名也越来越大,成为著名的外交家。
晏子劝酒的故事与处事艺术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齐景公好酒,常常豪饮玩乐,有一次与宫妃们连饮了七昼夜仍不止,无心上朝理政。大夫弦章十分焦虑,决心以死相谏,劝阻齐景公玩乐。没想到一见面,齐景公就把酒杯举到弦章面前兴奋不已地叫道:“弦章,来,来,来,陪寡人饮三杯!”弦章怒气冲冲大声说:“君王如不戒酒,请赐臣死。”齐景公听后一怔,接着摆手大笑:“酒是寡人的性命,怎能戒得?”弦章更大声地说:“那就赐臣一死!”正值此时,相国晏子来到。齐景公高兴地说:“相国来得正好,请帮我出个主意。弦章劝我戒酒,不然就让我赐他一死,如果我听了他的,那不是被他制服了?不听他的劝告,我又舍不得他死,你看怎么办呢?”晏子听罢,立即转向弦章拱手贺道:“恭贺弦章大夫,你有幸遇到了这样贤明的君王,善听臣下的意见,如果你遇到夏桀王、商纣王那样的昏君,你早就死了!”晏子的一番话,说得齐景公尴尬极了,他自我解嘲地大声笑着说:“相国,我算服你了。弦章大夫,寡人听你的就是。”这个精彩绝妙的故事,读来感受颇深。
为什么大夫弦章以死相谏未能使齐景公戒酒,而相国晏子却在谈笑风生中达到了目的呢?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大夫弦章方法简单生硬,一下子把齐景公推到了两难的窘境。而相国晏子则顺着齐景公的思想之势,把齐景公引导到了只有戒酒的单向选择上,使齐景公看到只有采纳晏子的意见戒了酒,才是一个贤明的国君,否则就是昏君。这恰如其分的因势利导,既维护了齐景公作为君王的尊严,又使齐景公不得不选择戒酒。
由此联想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处理艺术,尤其是处理上下级微妙关系方面。有些单位领导,缺乏容才之量和容人之心,把敢于讲真话、勇于提意见的下级视为“刺头”,不讲究方法和艺术,简单粗暴,一味训斥,动辄报复,对其冷落或排挤打压,甚至把小事弄大了,大事搞砸了,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作为下级也并非要忠言逆耳,应注意策略和场合,又进忠言又能顺耳,使上级容易接受和理解。“晏子劝酒”的艺术,掌握了因势利导的方法,常常因人因事因地妥善做好各项工作,或许生活就会有“海阔天空”、“互惠双赢”的另一番精彩。
晏子辞千金
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晏子是一位正直勇敢、不畏强暴、廉洁奉公的贤相。
晏子为相,把齐国治理得非常好,然而一位堂堂的相国,家里却很穷。一天,晏子刚坐下来吃饭,齐景公派来找他商量国事的使臣到了。晏子听说使臣还没吃饭,就把自己的饭分一半给他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就把这个情况告诉齐景公,景公很吃惊,说:“相国家里这样穷,我一直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马上派人送去一千两黄金和一千石粮食,晏子说什么也不收,送了三次都被晏子谢绝了。
又过了几天,晏子乘车上朝,半路上碰到齐景公出城。齐景公让人停车,叫过晏子说:“相国,你怎么乘这么破旧的车啊?你的钱不够用吧?你回家等着吧,我马上派人给你送一辆新车。”还没等晏子回答,刘景公的车子就走了。晏子退朝回家时,远远地看见一辆新车停在家门口,他知道是景公送来的,就吩咐仆人小心看护好。第二天天刚亮,马上派人把车送了回去。随后,亲自去向齐景公道谢。齐景公见晏子又把车送了回来,很不高兴,便对晏子说:“相国要是不接受这辆车,今后我也不再乘车了。”
晏子说:“我怎么能和您比呢?您派我管理百官,我应该廉洁奉公,这样才能给百官做好榜样。如果您乘华丽的车子,我也乘华丽的车子。您驾车的马高大健美,我驾车的马也高大健美,百官要是都跟着学,我怎样去管教他们呢?”
景公虽然不高兴,可又奈何不了他,便说:“你说的不错,可你的日子并不富裕啊,您连吃饭都困难哪!”
晏子笑着说:“谢谢您的关心,我的生活一点也不困难,您赏赐我的财物,不但我用,家人也都沾了光,您给我的还少吗?我听说,从君主那里得到很多财物,要是送给别人,那是瞒着君主,讨好别人,忠正的大臣是不干这种事的;要是自己得到很多财物,而不送给别人,储藏起来供自己挥霍享受,有道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干的,我要那么多财物干什么呢?”
景公说:“您说的好像也对,可是您恐怕也知道,我们先君桓公很有作为,远近的诸侯谁不佩服他啊!他的相国管仲,是个很了不起的人才,辅助桓公建立了霸业,谁不赞扬他啊!桓公把很大一块地赏赐给管仲,他并没有拒绝,他是那样了不起的人物,都这样做,您为什么偏偏拒绝不要呢?”
晏子站起来十分恭敬地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圣贤也不见得事事正确。我想,你说的这件事,恐怕就是管仲想得不周全,而臣下偶然相对的地方吧?所以,我坚持这样做。”
朝廷上的文武大臣听了晏子和齐景公的对话,都十分敬佩晏子的品德。
晏子的车夫
晏子的车夫驾车驶过自家门前时,车夫的妻子在门缝里偷偷地看,她看到了一个骄傲自满、洋洋得意的车夫和一个满脸卑谦、低头沉思的士大夫。当车夫出差回来,还没跨进家门,就被妻子劈头一顿臭骂。当妻子最后提出跟他离婚时,车夫愣了半天,才向妻子讨说法。
车夫的妻子说,你看人家晏子,那么有学问那么有才干的一个士大夫,尚且如此谦和,满脸的愁思,坐在车上一刻不停地想着国家大事;再看看你,小小一个马车夫就不得了了,抡着个鞭子耀武扬威的,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我真叫命苦,怎么当初就瞎了眼,嫁了你这样一个蠢货,将来你能有什么出息呢?我这一辈子还有啥指望呢?车夫明白过来了,问他妻子道,你是要我向晏子学习?将来有一天也像晏子一样,对不对?妻子连声称是。车夫气愤地说:“但我做不到,你要离婚我们现在就离,你这样的女人我还不稀罕呢!”
车夫是个高大英俊的汉子,生性爱马,也善驾御马车,他跟马与马车有缘,一生只想为晏子赶马车。在他这行里,他已经是个佼佼者,要不然他怎么有资格给晏子赶马车呢?何况对车夫来说,自己认为已经很出息了,是值得骄傲的;他妻子应该为他骄傲才是,不应该如此地看不起他。车夫虽然骄傲,但没有自满;他知道驯马与驾御马车的技术是永无止境的,还得活到老学到老。但另一方面,他认为晏子是晏子,他是他,他和晏子是两类人,不能同日而语;他当然做不来晏子所做的事;晏子也未必能做他所做的事,有没有出息,又从何说起?
车夫的妻子则认为,车夫永远是给人家赶车的,能有什么出息呢?要说有出息,就得做晏子这样的人,不是赶马车的,而是坐马车的。其实,车夫的妻子当初嫁给车夫,也不是真的瞎了眼,只是对车夫的期望值估计得太高了,明明自己嫁了车夫,却以为嫁了个宰相;于是一心一意盼着丈夫有朝一日成为晏子,很有些望“夫”成龙的味道。自此,看自得其乐的车夫,便很不顺眼了,于是,就有了隔阂、矛盾和异心,最后只得离婚了事,以便再嫁一个晏子,将来有个依靠。作为靠男人过活的古代女人,她这样做也没什么错。
晏子的车夫和车夫的妻子,都有自己的道理,谈不上谁对谁错,错就错在他们两人对“出息”的理解不同,对生活的要求不同;一个想嫁给晏子的女人却嫁了个车夫,一个一心只想当车夫的男人却娶了个“贵夫人”。
晏子让贤
春秋时代,当了30年齐国大臣的晏婴,是位著名的政治家。《左传》中,颇多晏婴的记载,比如说,晏婴经常劝齐景公要爱民,但齐景公却总是扰民。
有一次,齐景公强令民工造大台,闹得齐国民不聊生,众百姓苦不堪言。正巧晏婴出使回来目睹了这一情景,他马上进言齐景公不要造台,齐景公总算同意了。晏婴却不急于回家,而是立即赶到工地,催促民工抓紧干活,稍有懈怠,就以鞭子抽打。晏婴骂累了、打累了,这才回家。他刚离开工地,齐景公的传令官就到了,下令停止施工,民工解散,可以回去和家人团聚了。民工一听此令,齐声欢呼,好像遇到大赦一般,高高兴兴地赶回家去了。
晏婴这样做,是故意把“贤名”让给君王,把“恶名”留给自己。孔子对他大为欣赏,说他既纠正了君王的过失,又使百姓感受到了君王的仁义
人无完人,不管做到多高职位的人,他总有出错的时候。聪明的下属这时候就会为挽回上司的名声而不遗余力。如果犯错的是公司,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就是保全了公司对外的良好形象,对上司也好,对自己也好,甚至对整个团队的成员来说都是有极大的好处的;于私上司会非常感激你的牺牲,总会找机会投桃报李的。在管理中总充满这样的矛盾,看似付出了很多,实际你收获的更多。
而作为领导者呢?虽然你有个好下属但是也要尽量避免自己犯错误啊,要不然对外的形象虽然保住了,但是对内却留下了疤痕。一个人的思想总是有局限的,在做决定特别是重大的决定的时候,一个考虑不周就可能出事儿。所以一定要集思广益,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有效的决策机制,实行民主决策,明智决策。
每个人都难免有犯错的时候,巧妙地让别人从尴尬中走出来,是高超的学问,是一种机变的本领。
晏子责烛雏
齐景公非常喜欢捕鸟,他常常将捕获的各种各样的鸟养起来赏玩,还专
门指派了一个名叫烛雏的人主管捕鸟的事。
有一天,烛雏不小心,让捕获的鸟飞走了。于是齐景公十分生气,他大
发雷霆,准备杀掉烛雏。晏子知道这件事后,赶紧跑来见齐景公。他对齐景
公说:“烛雏犯了罪,请让我来一一列举他的罪状,然后大王按他的罪过来
处死他吧。”
景公同意了晏子的请求。
于是晏子派人把烛雏叫来,当着齐景公的面历数烛雏的罪状,说:“大
王派你专门看管鸟,你却粗心大意让鸟飞掉,这是第一条罪状;你使大王因
为鸟飞掉的缘故而杀人,让大王背上杀人的名声,这是第二条罪状;如果让
别的诸侯王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大王把鸟看得比人命还重,从此坏了大
王威望,这是第三条罪状。”
晏子一口气列举了烛雏三大罪状后,请齐景公处决烛雏。
齐景公在晏子斥责烛雏罪状的时候早已醒悟过来,他摆摆手说:“不要
杀了,不要杀了,寡人盛怒之下差点做了错事。多亏爱卿指点。”
就这样,齐景公不但没有杀烛雏,还向他表示歉意。同时又向晏子表示
感谢。
足智多谋的人在正面批评可能无济于事的情况下,往往采取侧面迂回的
办法取得成功
二桃杀三士:有一天,晏子从他们身旁经过时,小步快走以示敬意,但这三个人却不起来,对晏子非常失礼。对此,晏子极为生气,便去进见景公,说:“我听说,贤能的君王蓄养的勇士,对内可以禁止暴乱,对外可以威慑敌人,上面赞扬他们的功劳,下面佩服他们的勇气,所以使他们有尊贵的地位,优厚的奉禄。而现在君王所蓄养的勇士,对上没有君臣之礼,对下也不讲究长幼之伦,对内不能禁止暴乱,对外不能威慑敌人,这些是祸国殃民之人,不如赶快除掉他们。”景公说:“这三个人力气大,与他们硬拼,恐怕拼不过他们,暗中刺杀,恐怕又刺不中。”晏子说:“这些人虽然力大好斗,不惧强敌,但不讲究长幼之礼。”于是便乘机请景公派人赏赐他们两个桃子,对他们说道:“你们三个人就按功劳大小去分吃这两个桃子吧!”
公孙接仰天长叹说:“晏子果真是位聪明人。他让景公叫我们按功劳大小分配桃子。我们不接受桃子,就是不勇敢;可接受桃子,却又人多桃少,这就只有按功劳大小来分吃桃子。我第一次打败了野猪,第二次又打败了母老虎。像我这样功劳,可以吃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共吃一个。”于是,他拿起了一个桃子站起来了。田开疆说:“我手拿兵器,接连两次击退敌军。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自已单吃一个桃子,用不着与别人共吃一个。”于是,他也拿起一个桃子站起来了。古冶子说:“我曾经跟随国君横渡黄河,大鳖咬住车左边的马,拖到了河的中间,那时,我不能在水面游,只有潜到水里,顶住逆流,潜行百步,又顺着水流,潜行了九里,才抓住那大鳖,将它杀死了。我左手握着马的尾巴,右手提着大鳖的头,像仙鹤一样跃出水面。渡口上的人都极为惊讶地说:‘河神出来了。’仔细一看,原来是鳖的头。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自己单独吃一个桃子。而不能与别人共吃一个!你们两个人为什么不快把桃子拿出来!”说罢,便抽出宝剑,站了起来。公孙接、田开疆说:“我们勇敢赶不上您,功劳也不及您,拿桃子也不谦让,这就是贪婪啊;然而还活着不死,那还有什么勇敢可言?”于是,他们二人都交出了桃子,刎颈自杀了。古冶子看到这种情形,说道:“他们两个都死了,唯独我自已活着,这是不仁;用话语去羞耻别人,吹捧自己,这是不义;悔恨自己的言行,却又不敢去死,这是无勇。虽然如此,他们两个人若是同吃一个桃子,是恰当的;而我独自吃另一个桃子,也是应该的。”他感到很羞惭,放下桃子,刎颈自杀了。景公的使者回复说:“他们三个人都死了。”景公派人给他们穿好衣服,放进棺材,按照勇士的葬礼埋葬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