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剂名词解释是阻止粉状颗粒彼此黏结成块的物质。
具体介绍:
抗结剂,添加于颗粒、粉末状食品中,防止颗粒或粉状食品聚集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的物质。我国允许使用的有亚铁氰化钾、磷酸三钙、二氧化硅、微晶纤维素4种。抗结剂的原理通常是吸收多余水分或者附着在颗粒表面使其具有憎水性。
有些抗结剂是水溶性的,另一些溶于酒精和/或其他有机溶剂。国外常用的硅酸钙溶于水和油。抗结剂也用于非食品中,如:防止道路结冰使用的盐(road salt)、化肥、化妆品、合成洗涤剂等。
可使用的产品介绍:
浅黄色单斜晶颗粒或结晶性粉末,相对密度1.853(17℃),无臭,味咸,在空气中稳定,加热至70℃时失去结晶水并变成白色,100℃时生成白色粉状无水物,强烈灼烧时分解,放出氮并生成氰化钾和碳化铁。遇酸生成氢氰酸,遇碱生成氰化钠。
因其氰根与铁结合牢固,故属低毒性。可溶于水,水溶液遇光则分解为氢氧化铁。不溶于乙醇、乙醚。铝硅酸钠性状,白色无定形细粉或小珠粒,无臭,无味,相对密度约2.6。
熔点1000~1100℃,不溶于水、乙醇和其他有机溶剂,在80~100℃时可部分溶于强酸和碱金属氢氧化物溶液。用无二氧化碳的水制备成20%淤浆的pH为6.5~10.5。
白色粉末,无臭,无味,在空气中稳定,相对密度约3.18,熔点1670℃,难溶于水(100g水中约可溶解0.0025g,在含二氧化碳的水中溶解度稍高),不溶于乙醇,易溶于稀盐酸和硝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