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小国寡民”是老子理想的社会和国家形态。《老子》第八十章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段话描绘了老子理想中的“小国寡民”的社会图景。
老子认为,社会之所以混乱,互相争夺,原因就在于人们欲望的过分、法令的繁多、知识的追求和讲究虚伪的仁义道德等。老子指出,之所以要讲仁义忠孝那一套,都是因为大道废弃,六亲不和,国家混乱。因此,要使天下太平,没有争夺,就要取消知识,取消道德。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正是与其无为而治的思想相表里的。老子说:“为无为,则无不治。”又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他不主张通过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来治理天下,相反地,他认为要尽量减少扰民,来达到天下大安的目的。
在此基础之上,老子提出了自己的历史发展观。他认为社会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道”、“德”、“仁”、“义”、“礼”。人类社会的最初发展阶段是“道”统治的,一切纯任“自然”,是完全“无为”的。以后的社会分别由德、仁、义、礼统治。老子认为后 一个阶段与前一个阶段相比,离“无为”越远,离他的“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也就越远。
“小国寡民”乃是激于对现实的不满而在当时小农经济生活的基础上所构想出来的桃花源式的乌托邦。老子的幻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战争频繁的春秋战国时代,生活动荡不安的人民迫切要求安静修养和减轻剥削的愿望。但事实上,这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