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的拼音版如下:
《潼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zhōng gǔ gāo yún cù cǐ chéng,
秋风吹散马蹄声qiū fēng chuī sàn mǎ tí shēng。
河流大野犹嫌束hé liú dà yě yóu xián shù,
山入潼关不解平shān rù tóng guān bù jiě píng。
《潼关》翻译:
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得得的马蹄声。
奔腾而过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太过约束,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主旨:
《潼关》这首七言绝句的作者是清末革命家、诗人谭嗣同,是作者途经潼关,被眼前雄伟壮丽的景色所深深吸引,由衷写出了这首赞美之诗。这首诗描绘了潼关一带山河的雄伟壮阔,折射出诗人一种冲决一切罗网、昂扬进取的心态。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赏析:
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诗的首句以一种远景式的遥望,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紧接着,第二句以轻捷、有力的笔调,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不但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进一步渲染出潼关一带独具的氛围,而且打破了原先画面的静态,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
对于久处书斋的文弱书生来说,萧瑟秋风也许是惹人伤感的凄凉之物,但对胸怀大志,亦文亦武的诗人来说,秋风中那矫健的马蹄声却更能催动豪情。他在壮阔的天地间策马驰骋,感到欣喜,感到痛快感到精神上的极大的自由。
接下来的三、四句,则转从河和山方面来写。在前面那种状态下,诗人极目四望,眼前的自然景物也呈现出新奇的姿态: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受界罗似的仕个断冲寓有与黄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更比一峰高。
这样透过壮阔险峻的背景,就把潼关写活了。同时将写景与言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融进了诗人要求冲破约束的奔放情怀,是自我性格含蓄而又生动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