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进报社
我七月底进入南京报业大楼,这个报业大楼里面有《金陵晚报》《江苏商报》《周末》等一系列,“南京报业系”的报纸,所以大楼里面牛人很多,只可惜报纸这个东西是只见其字不见其人,所以一个名记者和你同坐一趟电梯,你还不知道呢。
我进卫报实习的条口是社会新闻,在13楼。那个楼层还有《周末》报,听一位老前辈说,南京的《周末》开创了全国周末报的先河,像《南方周末》以前还来南京请教过《周末》。可现如今,报社广告拉不到,属于垂死挣扎的状态,虽然里面文章还都很有深度,可影响力却江河日下,渐渐属于被遗忘的群体了。想想《南方周末》如今还是保持着一定的威信,南京的《周末》则奄奄一息,实乃遗憾啊!
报社第一印象
我第一天去报社的时候,发现很有意思,基本上当天的主要报纸都发放在了各个记者的桌上。然后各个记者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阅读今天的报纸,当然他们看报纸是有一定讲究的。
比如,记者昨天报道的一件事情,别的报纸今天登出来了,那么就看看人家怎么写的,写的是否到位,写的是否角度新颖;还有,看看今天报纸出现了哪些重大的消息,自己的报纸有没有遗漏,如果遗漏了一条非常重要的新闻,那将会让编辑记者非常的懊恼;记者通过各大报纸的阅读,把好的新闻集中起来,搜集起来,当资料和学习之用,也可以通过别人的报道中涉及的一些东西,进行扩充,把其他报社没有挖的信息挖的更透;还有一种是“落地新闻”。举个例子,方便面涨价,广东那边报道了当地超市情况,北京那边也报道了当地供货的情况。于是我们报社也开始行动起来,到超市,到商店看看方便面涨价带来的一些情况。
理想从看报纸开始
我第一天去,傻乎乎的,以为一进报社就会有好新闻等着我去跑。实际上,第一天去,我只是在看报纸,不停地看报纸,把本城的报纸都看了,然后把卫报以前的报纸也翻了个N遍,无聊到最后我开始检查报纸的错别字,你别说给我查出来好多处。看了一天报纸,始终没有接到什么要跑的新闻,郁闷至极。终于鼓起勇气问带我的记者。
先介绍下我的那个记者老师,他是首席记者,首席记者是干什么呢?按照我在卫报的观察和他的介绍,主要是负责新闻的策划和选题,基本和编辑差不多。但有一个很大的区别,编辑不需要采访,而首席记者如果没有采访,不写稿件,一样拿不到钱。他每天都要写天气,负责每日写点气象稿子。
“今天有新闻要跑吗?”我问。
“没有,好像今天没有什么事情,你去看看报纸吧。”
我乖乖地回到位子上,又开始看报纸……第一天的报社生活,就在看报纸中度过,与之前自己幻想的轰轰烈烈完全大相径庭,一盆冷水无情地泼在自己的头上。失望、沮丧、泄气各种消极的心态全部来了。难道我的理想就只有在看报纸中度过?
=======================================================
依然无聊
我进报社其实是想看看报社是如何运作的。南京每天那么多报纸哗啦啦的放在各个报亭,他们幕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那些报纸后面的故事又是如何的呢?其实通之前,我也了解到报社里面,经常会因为一篇新闻稿件意见不一致,使得大家去讨论、争论,而这讨论、争论的过程很有意思。特想深入内部,一探究竟。
下午3点半,首席记者拿着小本子挨个的问记者“今天有什么稿子?”,记者边说他边记。因为报社每到下午4点的时候要开选题会,讨论明天报纸的内容。我当时特想去听,首席很无奈的说:“这会最低也要首席记者参加。”听完我的心冷了半截。
下午4点,首席把已经做好的选题告诉总编辑,总编辑斟酌,看看可不可行,有没有风险。说到这个风险问题,首席记者告诉我,东方卫报属于小报刚刚建立没多 久,不要写敏感的东西,千万不能出什么岔子,不然宣传部很容易把你掐死。所以报纸尽量的把稿子写的软一点,好玩一点。关于这个敏感的问题,我在后来的实习中也遇到的,留待后面说。
4点多开会,大概要进行30到40分钟,会后如果稿件不够,那么首席还要要求其他记者去跑新闻,此时的目定性会强一点。完成一定的稿件数量后,今天的活基本也结束了。
我第一天去的时候,完全是在报社看着他们忙碌,看着他们匆匆离开由匆匆回来的背影。我觉得自己的实习生活就此黑暗下来了,下面的一个月估计也是每天享受着免费报纸,吹着中央空调的待遇了。唉,我不是一个能忍受没事干的人啊。
晚上回家,特别郁闷,打开电脑遇到一位中青报的记者朋友,大致说了下今天的实习生活。他说,刚开始都是从看报纸开始的,忍忍吧!是啊,忍忍吧,看看第二天有没有活儿。
第二天到报社
第二天到报社,应该说第二天去报社的心情要平静许多,心想不要急着去让你做事情,应该沉下心来,要有耐心。第二天,我左读一份报纸,右读一份报纸,漫长的一天终于熬过去了,可还是无事可干,还是让人非常无聊。毁了!毁了!我真想就此不来了。这是什么地方呢?难道让我实习看报纸?
很巧,晚上《听我韶韶》的节目主持人老吴说,他以前接待过不少的实习生,感觉他们总是太着急了,总想一下子就有新闻,按他的话,能把报社运行情况搞清楚已经很不错了。
一听他这话,我觉得也平衡许多。觉得自己似乎每天看报纸,有时候和记者聊聊天,看看报社同仁的工作,也知道了他们一些运行情况,似乎实习还不错。恩,要坚持,要忍耐。这也是自己对自己再次强调的问题。
首席记者生病了
第三天,我等了半天首席记者也没有来,一问才知道是生病了,躺在家休息呢,大概下午能过来。我只好等他下午过来,期望他能有什么活给我做。可到了下午还是不见人影,一打电话才知道,去医院挂水了。我想,反正在报社也没有事情,到医院看看他吧,于是拿着东西就往医院走。
一进医院看他还在挂号,虚弱的身体,苍白的面庞,似乎病的不太轻。经过漫长的排队,终于把号挂上然后拍片子,让医生检查,再开药挂水,中间整整耽误了一个小时。
好不容易挂水了,可没过十分钟,首席说他身上很养,然后又说身上很疼。叫医生过来一看,原来是过敏了,于是赶紧送到急诊室抢救,搞的很是紧张。简单的处理后,医生说“让他住院观察吧!”
看来,这个挂水真是麻烦了。挂到最后要住院了。幸好我在,还能帮他拿点东西,不然似乎就比较麻烦。看来报社是去不了了,首先就算好了也要休息好几天。恩,看来实习确实不顺利。
向记者取经
第二天他女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她单位这几天很忙,能不能帮忙再去照看一下,我当然立马同意,赶往医院。此时的他,也恢复的差不多了,当天就可以办出院手续了。但之前还有不少的水需要挂,我也就陪着他。
没想到这一陪,确实陪的很有收获,他和我说到许多新闻采访的技巧。比如对于跑现场,一定要注意细节。他说他有次和同城好几家媒体去一个现场,一个男的劫持一个女的,男的正拿着刀驾在女的脖子上,形势比较危机。他们当时就想,千万不能让歹徒得逞。为什么呢?因为得逞了,报道就不能登了,他们也白跑了。
那天,同城媒体看见里面有点动静,一窝蜂往狭小的案犯地点冲去。而首席却不动,叼着香烟静观里面的发展,他知道如果离案发现场很近肯定看不到什么,再加上几个摄影记者一堵那效果更差。他就一直站那里不动,远远的望着。他说,其实自己不动是为了看到更多其他媒体看不见的景象,比如他看见几个警察进了一辆黄色 的出租车,他知道马上肯定要有行动了,果不其然黄色出租车慢慢靠近罪犯,乘其不备把罪犯制服。
听他绘声绘色的说,确实很有意思。他说,如果观察的够细致,报道警方营救前的一系列准备,以及一系列的变化,那读者就会觉得新鲜而有看头。你报道罪犯挟持人质,然后警方成功解救,那画面感不强,也没有什么亮点……
想来,确实有道理,他始终和我强调,在写好稿子的时候,一定要以读者的身份去读一遍,看看是否吸引你。看看你还能接受,如果你都不能接受,那读者肯定也不喜欢。别看首席记者也只是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不过说起报道采访的经验来,确实很有见地。陪着他挂水,确实也学到 不少东西。我想这绝对是千载难逢的取经机会。事实也证明,后来的实习绝对不会如今天一样告诉你这么多很实在的采访技巧,而后面更多的是就事论事,有问题指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