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三立,相声界的老艺术家,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曲折与辉煌。马三立出生于一个曲艺世家,祖父马诚方以擅长评书《水浒》而闻名,父亲马德禄是“相声八德”之一,母亲恩萃卿也擅长唱京韵大鼓。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马三立从小就对相声艺术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并在父亲马德禄的指导下打下了“说”、“学”、“逗”、“唱”的坚实基础。1930年,他开始登台演出,并在12岁时拜著名相声演员周德山为师。马三立的演出风格独特,在解放前就受到广泛欢迎,尤其是在1947年,他与侯一尘搭档,在天津大观园剧场演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建国后,马三立积极编演新相声,为新中国的艺术事业做出了贡献。
然而,1958年,马三立因《买猴儿》一剧中的角色形象,被错误地打成“右派”。这一事件对他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迫下放劳动,甚至经历了长达11年的四次下放和被关进“牛棚”的生活。在那个艰难的时期,马三立并没有放弃对相声艺术的追求,他坚持背词,保住了身上的功夫。尽管生活充满艰辛,但他从未忘记舞台和观众,他的艺术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马三立的晚年生活虽然平凡,但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他积极参与各种演出活动,如六一儿童节的校外辅导员、养老院的慰问演出等,展现出一个老艺人的精神面貌。尽管他多次拒绝了高规格的演出邀请和优厚的待遇,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不为名利所动。
马三立的人生是传奇的,他的艺术之路充满了坎坷与挑战,但他始终坚守初心,对艺术的热爱从未改变。他的艺术成就和人生态度,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尽管他已离开人世,但他的艺术精神和作品将永远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相声演员和艺术爱好者。
扩展资料
马三立 (1914.10.01——2003.0211)生于北京。相声表演大师。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天津市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擅演“贯口”和文哏段子。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潜心探索,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马派相声”。是当时相声界年龄最长、辈分最高、资历最老、造诣最深的“相声泰斗”,深受社会各界及广大观众的热爱与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