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与慢的辩证关系如下:
“快”与“慢”是一对矛盾,相克又相生。
在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的时代,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快”是一种生存策略,等不得,也慢不得。尤其是,以好为前提的“快”,怎么追求都不过分。但问题在于,“快”未必就能实现“好”,“慢”也未必就会导致“坏”。
不少时候,“快”是与急躁、盲目、稀里糊涂等联系在一起的。
奋斗要一夜成名,创业要一夜暴富,做事要名利双收,工作要立竿见影,急不可耐、迫不及待,这样的浮躁心态弥散在社会各个角落,与之伴生的则是一个又一个令人遗憾的结局。
其实,如果多一点基于理性、稳重、有序基础上的“慢”,就如同给狂奔的烈马套上了缰绳、给疾驰的火车装上了刹车,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哲学家说:整天忙于生活,什么时候思考?美学家说:慢慢走,欣赏。或许,经历了“快”的洗礼,我们对于“慢”应有新的认识。合理的“慢”,不是速度上的缺失,而恰是对“过快”的反思与矫正,更是在寻求“又好又快”的现实可能。
慢是一种方法。
尊重规律,沉下心来,充分思考,判明方向,磨刀不误砍柴工;追求质量,做起事来,严格有序,精益求精,要干就干优等活。
慢是一种意境。
“慢生活”倡导者卡尔·霍诺说,“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找到乐趣。
生活中,“快点”往往是一种责备、一种催促,而“慢点”则是一种提醒、一种渴盼。在奔忙中适时适当地慢下来,给心灵一个歇脚的驿站,给生命一个舒展的空间,方能积蓄力量,走得更远。
理智的“慢”,并不消极,而是另一种积极的方式。
在脱口而出的赞同、奉承中,缓缓说出你的独立思考和反对意见;在习以为常的惯性、规矩中,埋下头去苦苦探索创新改进之道;在一哄而上的模仿、炒作中,静下心来细细辨析自己的方位和航向。这样的“慢”,超脱中有责任。
清醒中有韧劲,下足了这样的慢功夫,才会找准方向,辨明路径,驶入真实可靠的“快车道”。正如哲人所说:“慢些,我们就会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