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这一口号,最初由国民党秘书长吴铁城提出,旨在号召青年从军。这句口号简洁响亮,容易记忆,迅速在大后方校园中流传开来,引发了学生们的从军热潮。西南联大有800多名学生从军,包括校长梅贻琦的儿子和教务长张奚若的侄子。
这口号不仅是宣传手段,更是对民众和军人士气的巨大鼓舞。随着抗战局势的恶化,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演讲时提出,应动员知识青年参军,因为他们的知识和判断力能为军队带来更大的价值。这一号召使知识青年从军运动迅速展开。
1944年,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演讲中强调,国家在此紧急时刻,需使知识青年投入战场,因为他们能增强军队实力。国民政府决定广泛动员,征集知识青年十万人,编组远征军,并颁布相关法规,包括对参军学生的学业优待,以激励更多青年从军。
各地纷纷响应,从重庆到多个省份,知识青年报名参军的热潮席卷全国,口号“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响彻国统区。据统计,中央大学和重庆大学的报名人数竟达在校生的三分之一,甚至连中国聋哑协会的会员也要求参军。
1945年1月1日,全国征集入伍的青年远征军共有12万人,进行了3个月的训练,重点是兵器、战术、学科和术科。经过训练,青年军被编入正规军,其中一部分人调至新1军、新6军、第5军等单位。青年军在印缅远征军中担任重要技术兵种工作,如坦克车兵,参与了缅北大反攻,对打通中印公路起到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