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凡尘一词常常被用来形容世俗生活或人世间。宋代诗人谢翱在其《送袁太初归剡》诗中写道:“百年绮语堕凡尘,刘公不还谢公走。”这里的“凡尘”形象地描绘了世俗生活的琐碎与短暂。元代剧作家杨景贤在《刘行首》第二折中提到:“你跟着我脱凡尘倒大清高。”这句台词则表达了脱离世俗的渴望。而在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莫把金枷套颈,休将玉锁缠身。清心寡欲脱凡尘,快乐风光本分。”这里,“脱凡尘”被赋予了更高的精神追求,意味着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写道:“名利何曾伴女身,无端被诏出凡尘。”这句诗表达了主人公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以及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现代作家萧军也在其作品《五月的矿山》第三章中使用了“凡尘”一词:“如今这矿山上真是二十八宿下凡尘,各个显神通。”此句描绘了矿山工人在艰苦环境中展现的非凡能力,同时隐含了对现实社会的反思。
综上所述,凡尘一词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不仅描绘了世俗生活的现状,还寄托了作者对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它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