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汉献帝被董卓挟往长安时,王粲随之到了长安,由于他学识渊博,曾受到当时大学者蔡邕的赏识。因李、郭作乱,他离开长安,避难荆州投靠刘表,刘表因他相貌丑陋,又不拘小节,不予重用,长达十五年之久。
王粲亲历乱离,目睹兵连祸结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灾难,感触颇深,他的部分作品真切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其代表有《七哀诗》和《登楼赋》。王粲(177-217),字仲宣,是“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文心雕龙》称其作品“卓然特立,不群之英”,其文风清峻峭拔,风格独特。
《登楼赋》开篇就直接介绍楼宇所具有的气势以及所处的环境,层次分明,没有一句废话。最可贵的是,描述楼宇的气势还是从登上楼以后才开始!既没有写楼宇的高,也没有写楼宇的雄,但楼宇的雄峻却跃然纸上。王粲以平和的语气描写楼宇,却让人感受到其雄伟壮丽,这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王粲在赋中写道:“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畴。”寥寥数语,描绘出一幅田园风光的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土地,感受着丰收的喜悦。然而,紧接着,王粲又发出了“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的感慨,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赋中还描述了王粲登楼远望的情景:“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更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忧思与感慨。
王粲通过赋文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乱世的忧愤:“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他引用尼父在陈的典故,感叹人生的无常与世事的变迁。在赋文的最后,王粲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他希望国家能够早日实现统一,让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综上所述,《登楼赋》不仅是王粲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王粲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沉的情感,将个人的遭遇与时代的背景紧密相连,使得这篇赋文成为了建安文学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