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春节叫做过年-百科大全-春风百科
> 百科大全 > 列表
为什么春节叫做过年
时间:2024-12-23 20:29:59
答案

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习惯上将度过春节称为过年。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为二十九日)深夜子时过后,春节便正式来临。那么,春节为何又被称为过年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传说来源于“年”怪兽的惧怕

在远古的神话传说中,有一种名为“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肆虐村庄,吞噬人肉,残害生灵。有一年腊月三十晚上,“年”来到一个村庄,正巧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突然听到半空中响起了噼啪的鞭声,惊慌失措地逃跑了。它跑到另一个村庄,又看到一户人家门口晒着一件大红衣服,不知其为何物,吓得掉头就逃。后来它又来到一个村庄,窥视一户人家门内,只见里面灯火通明,耀眼欲盲,只好夹着尾巴逃跑。人们由此掌握了“年”害怕响声、红色和光亮的弱点,逐渐形成了今天过年的习俗。

2. 由古代丰收祭祀活动演变而来

此外,春节从起源上看,是由古代的丰收祭祀活动演变而来的。《说文解字》中提到:“年,谷熟也。”谷物的多少预示着年景的好坏,因此,收获五谷称为“有年”,丰收则称为“大年”。 “过年”或“过大年”的意思就是庆祝五谷丰登。

3. 春节作为一年的开端

自古以来,人们都强调春节作为一年开端的重要性。《尚书·大传》中提到:“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这意味着,正月一日是一年的开始,一个月的开始,一天的开始。 “年”是时间的单位,一年365天,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称为一年。大约在西周时期,“年”由谷物成熟之义引申为表示时间的词。并且,“年”和“春”常常联系在一起。古时候,人们根据二十四节气安排生产,习惯将春天视为一年的开始,有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说明春季对人们的意义巨大,既是一年之始,又要力求有一个好的开端、开门红。收获之后,结束了田间农活,首先想到的应是答谢神灵的保佑、祖先的庇荫。用新米做饭、酿酒,祭祀神灵、祖先,祈求来年再获丰收。祭祀活动多在新旧两年交替的这段日子中举行,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规律。人们在特定日子庆祝丰收以及进行祭祀活动,就称之为“过年”。

4. “过年”与“春节”概念的演变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被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起源于虞舜时期。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位为天子,带领部下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将这一天视为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称为春节。以前“过年”和“春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古代民间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南北朝时期,甚至将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同时将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则称为“春节”。这使得“春节”的地位更加牢固。

推荐
© 2024 春风百科